

胡佛
影片改编自美国FBI传奇人物J·埃德加·胡佛的故事。1924年,年仅29岁的J·埃德加·胡佛被司法部长提升成为调查局主管。胡佛将"彻底杜绝犯罪行为"作为目标,立即对调查局漏洞百出的体制进行了调整改革,一口气辞掉了上百名特工,并规定只有受过大学教育并具备执法经验的人才有机会得到这份工作。随后,他成立FBI犯罪实验室,并改名调查局为联邦调查局。1950年,他还建立了大名鼎鼎的十大通缉犯名单。据悉,胡佛在任职期间曾利用不法手段收集对手罪证,获得诸多政治权力。在他去世前,关于他是"同性恋加异装癖"的传闻更是为这位强硬执法者的阅历,平添了几分传奇色彩。 大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在《来世》(Hereafter)后将执导新片,讲述掌管美国联邦调查局(FBI)长达50年之久的局长——埃德加·胡佛的故事。 埃德加·胡佛在美国政坛上是一个传奇人物,1924年他被任命为美国调查局的局长,1935年借迪林杰案件的机会(参见影片《公敌》)他把调查局改组成为"联邦调查局",从而开始长达半个世纪的FBI"掌权人"的生涯,直到1972年以77岁高龄去世。 胡佛曾是美国历史上最有权势的人物,也是最富争议的人物,他在任的近50年里,美国换了8位总统,没有一个总统敢解雇他,因为胡佛知道很多秘密,这对总统来说是最大的恐吓。 尽管被人们称为"犯罪斗士",胡佛也由于曾不择手段的调查和迫害激进人士而臭名昭著,另外还有很多关于他的传记著作认为他是一个没有"出柜"的同性恋和异装癖者。 负责这部传记片剧本创作的是凭借《米尔克》(Milk)获得奥斯卡奖的编剧达斯汀·兰斯·布莱克(Dustin Lance Black)。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将和制片人布莱恩·格雷泽(Brian Grazer)、导演朗·霍华德(Ron Howard)的Imagine娱乐公司合作拍摄这部胡佛传记片,而华纳兄弟公司有望发行此片,华纳和胡佛也打过交道,1959年华纳拍摄电影《联邦调查局》(The FBI Story)时曾邀请胡佛担当顾问。 一句话评论 这是一部冷峻而充满活力、黑暗而令人着迷的传记影片。 ——《洛杉矶时报》 作为一部时代传记片,本片无疑是一部大师级作品;很少有电影能如此举重若轻地将七十个年头的光阴娓娓道来。 ——《芝加哥太阳报》 虽然完全不是无邂可击,但却是自"硫磺岛"两部曲以来伊斯特伍德最富有内涵、最具野心的电影。 ——《村之声》 幕后制作 传奇人物的传记片 胡佛曾经是美国历史上最有权力的人物,也曾经是呼风唤雨的人。在29岁的时候,他就成为了司法部调查局主管,并将其建立为联邦调查局,这就是大名鼎鼎的FBI。拍摄这么一个声名显赫的人物,对于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来说,并不是一件简单轻巧的事情,因为如果剧本不是那么给力的话,他很会容易地把胡佛拍成一个片面、做作、没有生气的简单形象。 对于剧本中的胡佛的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