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
雨果

雨果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末巴黎一个繁忙火车站,主人公12岁孤儿雨果藏匿与墙壁后的暗窄通道里,会在每个夜晚的烛光下给火车站的27座时钟一丝不苟地上油、校准;死去的父亲给他留下的唯一遗产便是神秘笔记和一台旁人眼中完全是垃圾的机器人,雨果从一本木刻书得知这个机器人可以写字作画——如果有天他能把它修好。 影片其他主要角色包括车站玩具店的老板乔治斯、他的孙女伊莎贝拉,以及另外一个有钱人家的小女孩。雨果为了得到修理机器人的零件到玩具店偷东西,最终发现古怪老板原来就是隐姓埋名的乔治·梅里耶,他的《月球旅行记》是雨果父亲生前最喜欢的电影。 一句话评论 斯科塞斯给出了自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达》之后最引人入胜的3D电影。 ——Deadline.com 影片结合了身体喜剧元素(这显然来自于默片的影响)以及成年人的感动,当然,还有对电影本身动情高歌出的热爱。 ——CinemaBlend.com 这是一部诚心奉献出的视觉盛宴,不过它可能会在颁奖季丧失一些机会——由于其不够令人满意的情节以及对默片的迷恋可能会令不少观众疏远本片。 ——IndieWire.com 幕后制作 女儿的睡前故事 作家布莱恩·瑟兹尼克创作的以儿童为主角的非儿童读物《雨果·卡布里特》是一本充满了玄妙和魔幻色彩的读物。在获得了2007年的鹅毛笔大奖之后就成为了热门读物。其实,这本书本不会引起马丁·斯科塞斯的注意,而且一个以儿童为主角的魔幻故事,并不是马丁所擅长的"社会剧"。只不过,在马丁那位11岁的小女儿的催化下,机缘就这么巧合般地碰在了一起。 马丁·斯科塞斯每天晚上都要给自己的11岁女儿说一个睡前故事,好哄她睡觉。在连续几年的阅读儿童读物之后,斯科塞斯渐渐产生了要制作一部以儿童为主角的影片的念头。他说:"在读了很多年的儿童读物之后,我觉得自己是不是能制作一部儿童电影。其实,远离名人传记、犯罪故事,来塑造一个儿童的世界,也挺好玩的。主角之间没有枪战,只有换牙的经历,这不是很好么?"斯科塞斯说做就做,他从自己阅读的那些儿童读物里找了一本最适合改编上银幕的,这就是《雨果·卡布里特》。斯科塞斯说:"首先我的女儿非常喜欢这个故事,其次这本书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而且整个故事的电影性也很强。最重要的是,故事中出现了梅里爱和《月球旅行记》这样的电影的鼻祖。所以,它像是童话,但又与现实有很强烈的联系,所以我看好了这本书,并希望把它搬上银幕。" 对于斯科塞斯要改编自己的作品,小说的原作者布莱恩·瑟兹尼克显得非常受用,他说:"斯科塞斯是一个非常杰出的电影作者,他愿意改编我的作品,我也非常高兴。这个故事和电影史有关,也许会非常符合斯科塞斯的心意。最重要的是,斯科塞斯将用3D的模式拍这部电影,我想这才是斯科塞斯的真实用意吧。" 老导演的3D尝试 和很多文艺片导演不同,斯科塞斯不仅不反对3D电影,他还很想执导一部3D作品。他说:"我们就生活在一个3D的世界里,看到的、使用的、接触的都是3D。那么为什么不拍摄一部3D作品呢?" 《雨果·卡布里特》讲述了一个发生在1920年代

7.9(7)
类型:电影 | 奇幻
发行:2011
雨果 - IFN影视 - 4K高清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