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别响,非常近
影片讲述了一个小男孩成长的故事。9岁男孩奥斯卡·史埃尔的父亲在911事故中丧生,史埃尔听到了父亲去世前的5通电话留言,从此便留下了失眠、害怕电梯等后遗症。无意中,他在父亲的书柜上找到了一个写着"布莱克"的信封和一把钥匙。随后他在每个周末走遍纽约五个城区,寻找那个名叫"布莱克"的男人以及钥匙可以打开的柜子。 幕后制作 战争与创伤 《特别响,非常近》是乔纳森·萨佛兰·福尔的第二本小说,比起他的上一部作品《了了》(Everything is Illuminated),这部小说在名气、野心和框架上都要大上一截。值得一提的是,《了了》曾经被列维·施瑞博尔拍成《真相大白》。《特别响》虽然是911的伤痕文学,但是小说的主人翁却是一个9岁的小孩子奥斯卡。他的父亲在911遇难后留下了一把用途不明的钥匙。在福尔的表述中,小奥斯卡一边穿越纽约的五大区:从中央公园到康尼岛再到哈林区;一边在脑子里幻想和构思着某种能够拯救世人的古怪用具。在寻找钥匙用途的过程中,奥斯卡自然而然地碰到了很多生活在纽约极其周围的人,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某个事件的幸存者。奥斯卡倾听着这些人的回忆,和胸中的失去父亲的痛苦激荡回响。更奇特的是,这本小说还把很多摄影作品夹杂在了照片中,引起了人们"到此一游"的兴趣。 其实,福尔的本意并不是要写这么一部911的小说,他说:"写这本小说,是一个很艰苦的过程。我是在一个博物馆里萌生的灵感。我听说有一个著名的欧洲作家,在消失了40年之后重新出现在公众的面前,所以我就想以此来写一本小说。在小说中,世界变了又变,人也已经面目全非,只有某种情感上的联系尚还存在。于是,在一遍一遍的草稿中,博物馆和那个作家就被放到了一边。这个故事,我一共写了39遍不成功的草稿。渐渐地,这个故事确定了自己的主角:一个小孩子。第一稿的小说,没有人物,没有情节,没有故事,就好像是一艘在汪洋大海中没有目的的小船。我也就信笔由疆地随便涂写。在写掉了2500页之后,这个略带着伤感的小说,就出现了。911事件只是一个引子,我在小说中写了很多的战争,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惨烈的还是小规模的,冷战、夫妻间的吵架、军备竞赛等等等等,都出现在了小说中。所以,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911的小说。我认为,它更是一部关于人类战争,关于战争创伤以及如何自我安慰、告解和救赎的小说。" 除了911之外,小说还把很多摄影作品夹杂在了文字中,引起了人们"到此一游"的兴趣。而且,在小说的最后,是一组911中,人从世贸大厦跳下的组照。乔纳森·萨佛兰·福尔这么解释说:"照片能拉近事件和人民的距离。看着照片,似乎事件就发生在你的面前一样,所以我就想到,先进的一个充满了图片和视频的世界对孩子们会有多大的影响。在小说中,一部分图片是讲述奥斯卡的旅程的,而另一部分则是塑造了奥斯卡生活的世界。这对于加强小说的整体性,是很有好处的。" 打造剧本 要把这个小说拍摄成影片的想法并不是史蒂芬
